360的周鸿祎曾说他“不喜欢为钱而工作的员工,但一定要给员工好的经济回报”,这话的悖论在哪儿? 就一点:一家企业有什么资格要求员工不为个人发展而只靠使命感支撑呢?每个人都希望做既有意义、又有情怀的工作,但前提是有合理回报,马云早年确实忽悠了一些人拿很少的钱跟他一起创业,但那是有缜密的商业规划和远期财富故事做背书的,我不认为其中有人是纯粹被忽悠过去的。
两年后的1986年,杨国强就坐上了包工头的位置,身边也聚拢了四、五十号农民工。
从第一届的800名观众到去年的18000名观众,BML目前已经成为了B站一年一度最大的线下盛会。
而参与定增的32名投资者也惨遭“活埋”。这种扭曲甚至影响到了那些正常做着盈利生意的经营者。王功权一直是周教主背后的金主,当年周教主做3721,就有王功权的身影。
2014年这家公司7000人左右,现在早就超过了10000。作为最早的应用分发平台,豌豆荚的估值一度达到15亿美元,但天然缺乏生态闭环,无法通过自身业务盈利。